当我们提到“苹果”,想到的是创新;提到“海底捞”,想到的是服务;提到“瑞幸”,想到的是性价比……这些响当当的品牌,早已不止是某个公司或产品的代名词,而是成为了一种情感的寄托,甚至一个行业的标杆。
它们是如何做到的?为什么它们能够深入人心,让消费者在万千选择中一眼锁定?又为什么有的品牌,尽管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宣传营销,却始终激不起一点水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从为什么要做品牌,到如何有效打造品牌,一步步揭开品牌建设的神秘面纱。
为什么一定要做品牌?
随着拼多多等低价平台的爆火,“消费降级”、“品牌溢价”、“性价比平替”等概念开始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声音鼓吹“没必要买品牌,9.9包邮的东西同样好用”。然而,当我们剥开网上这些真假不一的言论,去看实际的数据就不难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真的“消费降级”。
事实上,各行各业走在头部的依然是那些“大品牌”。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小米公司刚宣布要造车时,网络上铺天盖地全是质疑和不看好。但最终的现实,我们有目共睹——小米汽车,一出场就赢得了市场的热烈反响。这其中,品牌的力量不容忽视。
品牌为何如此重要?“广告教父”大卫·麦肯兹·奥格威曾说:“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品牌,它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标识,更是企业信誉、品质保证和消费者信任的集中体现。在消费者心中,品牌代表着一种价值认同和情感连接。
当消费者选择某个品牌时,他们不仅是在选择产品或服务本身,更是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理念。同时,品牌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能够帮助企业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青睐。通过品牌建设,企业可以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提升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为什么有的品牌越做越差?
尽管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中能把品牌做好、做大、做强的企业却并不多。大多数品牌都仅仅起到一个“代号”的作用,甚至有不少品牌越做越差,逐渐被超越、取代直到消失,最终变成一声叹息或是一个“负面案例”。原因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做品牌的方式是无效的。
做品牌并不是一股脑烧钱把一个名字传出去那么简单。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渠道和策略,让品牌的受众知道品牌的名字、了解品牌的优势,建立起品牌的“护城河”。
品牌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和差异化,它需要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位置,成为这个领域某个方面的“代名词”。然而,很多品牌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盲目追求知名度和曝光率,却不去管品牌内涵的建设和消费者情感的培养。他们花费大量资金在广告投放和促销活动上,却不在乎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提升。结果,虽然品牌名字被广为传播,但消费者却对品牌缺乏认同感和忠诚度。
甚至因为产品或服务不过关,使得“炒”出来的“空名头”反过来反噬企业口碑。此外,还有一些品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缺乏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他们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无法及时跟上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最终导致品牌形象逐渐老化、陈旧,无法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直到逐渐走向衰退与死亡。
怎么样才能有效打造品牌?
在简要分析了品牌的重要性以及为何部分品牌走入困境的深层原因之后,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有效打造并维护一个品牌。考虑到不同阶段的品牌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挑战与机遇,这个板块我们将从新品牌(新兴品牌或小众品牌)、成熟品牌以及传统品牌三个维度出发,逐一展开论述。
(1)新品牌(小品牌):抢占一席之地
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品牌或实力较弱的小品牌而言,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抢占一席之地,是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点。
首先,要精准定位目标受众和市场细分领域。新品牌或小品牌通常资源有限,无法与大品牌进行全面竞争。因此,需要选择一个具有潜力的市场细分领域作为突破口,并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通过深入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和偏好,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或服务。比如塔斯汀这个靠着营销中国文化在西式快餐行业中异军突起的黑马品牌。说实话,不管从哪方面去看,餐饮在各大行业中内卷程度都排在前列。在快餐市场,尤其是汉堡类别中,国际大牌如麦当劳、肯德基等早已根深蒂固,占据了消费者心智的大部分份额。性价比领域,也已经有华莱士、汉堡王等品牌抢占先机。
面对这样的竞争环境,塔斯汀巧妙地走了一条差异化发展之路——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堡,将目标受众精准定位在对本土文化有深厚情感、追求新鲜口感与健康饮食平衡的消费群体上。一个“国潮汉堡”,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的关注与讨论,也让塔斯汀这个品牌,快速地杀出了一条血路。
其次,要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新品牌或小品牌需要通过独特的品牌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青睐。这包括设计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标识、打造独特的品牌故事和文化内涵等。同时,还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渠道和策略,将品牌形象传递给目标受众,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手段。社交媒体和数字化营销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互动性强等优势,是新品牌或小品牌进行品牌推广和营销的重要渠道。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品牌策略和产品方向。
关于小品牌的建设与运营,之前亿仁网络做过一期详细的介绍,想了解的朋友可以阅读文章《突破巨头围剿,小品牌的生存与崛起之道》。
(2)成熟品牌:保持活力、延续价值
对于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的成熟品牌,如何在保持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的同时,持续吸引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巩固并提升品牌价值,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要持续创新产品和服务。哪怕再大牌,也不能得意忘形。不管哪个行业的品牌,都需要不断关注市场走向和消费者喜好,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因为只有不断创新和升级产品、服务,才能在日新月异的市场中,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其次,要讲好品牌故事,做好品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成熟品牌通常已经建立起独特的品牌文化和价值观,这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需要注重品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可以通过品牌故事、品牌活动等方式,将品牌文化和价值观传递给消费者,增强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在讲故事、上价值方面,耐克算是top级品牌之一。只要关注了他们的朋友,都不难发现,耐克很少从产品本身去做广告。不论是“Just Do It”的经典slogan,还是各个阶段的视频、海报、文案,全部都是讲梦想、讲拼搏、讲逆袭等与价值与文化相关的东西。对于小品牌来说,起这类虚无缥缈的势头似乎有点本末倒置,但对于已经拥有大量固有用户群体的成熟品牌来说,这一招很有用,因为这样深入人心的内容,最能产生共鸣。
此外,还需要加强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品牌的一切成功都是消费者带来的,因此时刻与消费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和互动至关重要。通过加强沟通,品牌不仅能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品牌策略和产品方向;还可以提升品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增强消费者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3)传统品牌:转型焕新,紧跟市场潮流
传统品牌通常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但同时也面临着市场更迭和消费者需求变化带来的挑战。因此,如何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紧跟市场潮流、转型焕新,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首先,要深入挖掘、传承品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论是来源追溯、文化内涵还是奋斗历程等,这些都是传统品牌的重要资产。品牌通过在这些历史故事、文化标签做文章,可以很好地激发起目标受众在怀旧、溯源、文化归属等各方面的情绪,打造起独特的品牌形象,增强用户对于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其次,要注重产品的创新和升级。不断关注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及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并在营销中多多迎合年轻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升品牌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转型后走哪个“人设”、哪条“路子”,都需要万分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细节,保持住传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此外,还需要加强品牌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年轻消费者是市场的重要力量,也是传统品牌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通过与年轻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可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偏好,及时调整品牌策略和产品方向。比如去年年底强势翻红的“活力28”,三个老头在直播间面对面的真诚沟通,直接盘活了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国货,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是企业实力的体现,更是消费者情感与信任的结晶。它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成为企业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只是,品牌建设并非简单的口号或形象包装,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从战略高度出发,深刻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心理,通过持续的创新与优化,构建起与消费者深度连接的品牌生态。在这个过程中,盲目跟风与浅尝辄止都是不可取的,唯有深入洞察、精心策划、耐心执行,方能打造出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消费者认可度的品牌。